ps写在前面:这篇文章有很大主观性,看看有地方参考,可以参考,不要影响自己的客观

序章/2022.6.19
这篇东西发出的那天,我不知道是几号,也不知道天气怎么样,也不知道我的朋友们是否安好,也不知道我的朋友们是否还是我的朋友。这玩意在我把《昨日在昨夜结束》合好板渲染出来的那天就想发出来了,但我直到现在还在憋着。我想着哪天这片子能获奖的时候,我再把它给大家看,因为获奖的时候说点难听的话大家可能还会和我做朋友。毕竟反调不能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唱,很容易被人当成落井下石。如果这一刻大家正看着这篇东西,那么我现在宣布个事,那就是《昨日在昨夜结束》拿到了第一个电影节的奖项。这个片子能拿奖,每个人都有责任。恭喜的是大家,感谢的是我自己。
以上为寒暄的漂亮话。我这人喜欢漂亮话说在前头,也有试过丑话放前面说的时候,确实难听,所以一般都没有后面了。但这次是正儿八经的制作总结,真正的制作,真正的总结。
《昨日在昨夜结束》原名叫《爱情的尽头》。
很遗憾,这个片子基于原始剧本大概有30%的戏没有拍。
场次之间素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这个片子也许无法按照原先导演设想的那样顺场叙事。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2022.6.19
2022.6.22,我重新开始整理这篇总结,在我家附近的图书馆里。
三天前的记述止于一句“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
打完那句话,我坐在电脑前呆了一个小时,接着抓抓肥脸上床睡觉去了。
我做梦的时候都在想,那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我思考了三天,得出结论:
“组成问题的因素是所有人。”
拿两坨屎比一比谁没那么臭其实没什么意义。
于是作为一个后期导演,我决定把所有的问题一次性全部整理出来。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们在前中期做的任何蠢事,到了后期都是一览无遗的,藏都藏不住的那种。
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周盖伦,很难受,我是《昨日在昨夜结束》(原名《爱情的尽头》)的后期导演。
有点倒霉,但还是希望大家好。
《昨日在昨夜结束》于2021年8月24日杀青。我作为摄助在现场与我的摄制组兄弟们刷了四天的大夜。
2021年9月3日。我作为剪辑指导进场。《昨日在昨夜结束》预告片出片。
2021年9月18日。《昨日在昨夜结束》周盖伦版本剪辑第一稿定剪。
同时拟了一份《剪辑工位从叙事角度对声音设计上的一些建议》。
2021年9月18晚,两位导演林嘉杰和邝泽聪决定出一份导演剪辑版。
四个月后。
2022年1月27晚。硬盘交回了我的手上。我作为后期导演进场,被动接下整个后期工作流程的调度。
2022年5月14日。《昨日在昨夜结束》周盖伦版本正式定剪。
2022年5月15日。特效师黄旭铧进场。
2022年5月16日。声音程逸俊进场。
2022年5月17日。调色张逍瑶进场。
2022年5月19日。配乐张文龙进场。
2022年6月3日。特效杀青。
2022年6月8日。配乐杀青。
2022年6.14日。调色杀青。
2022年6月15日。声音杀青。
2022年6月16日。《昨日在昨夜结束》后期制作流程。完毕。
以上是《昨日在昨夜结束》制作流程的关键性时间节点。
补充关于周盖伦工作上的一些信息。(先甩一下锅)
周盖伦并没有参与影片前期筹划。
同时我在拍摄阶段,并不知道我会作为剪辑指导/后期导演承担制作。
作为近乎纯后期的工位,我希望我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客观的,以至于此篇总结也是客观的。
那么开始,时间线回到2021年的九月。

《昨日在昨夜结束》最终合板时间线缩略图
1
时码。

这是我发在我2022年终总结里的一段话
“我想打死他”。我当时是这么写的。我也以为我当时在开玩笑。
文中提到的关于合板这个事情,是《昨日在昨夜结束》进入后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我合了六个小时的板。
因为时码器没同步上。
但我也会思考,我是在帮谁擦这个屁股。
时码器第一天是没有的,因为解韦斯对接这个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所以在这解韦斯的MA我先C为敬。第二天解韦斯补出了时码器,只出了一个。虽然一个制片在一个已经用着MiniLF的组去省这一天50块钱的行为和没脑子的傻逼没什么两样,但一个时码器也是可以同步时码的。可当时是录音在接这个东西,反正这只用一个时码器的方案就是没同步上。
问题来了。时码器到底是录音管还是DIT管?
这个问题我在尊正上录音课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在讲台上聊这个事情。
“我之前干录音从来没管过时码器,都是DIT管。后面干活还得自己带了,也不知道这个行业怎么了。”我们老师说完挠了挠头补了一句:“钱也不加”。
而在那节课结束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学着用DIT PACK做数据备份。
接着我发现了一件事情,只有DIT能对数据负责,关乎数据本身,不是录音的活。
时码本身是归DIT管,但这个玩意很模糊,现在又变成了录音在管,于是在这种所有人都在赌的环境下,我建议所有的剪辑都需要在现场确认时码器是否同步,这不是录音的活,不是DIT的活,这会变成剪辑的活,因为后期的命不是命,我们没法和他们赌这个气,就像我接了调色我甚至会在现场打灯一样。总有那一天的,后期岗位集体到现场双目冒着凶光。这屁股擦多了,难免手上粘点屎,搁谁身上谁不气。但像我这种在现场干摄助的时候发现没时码器,还嘿嘿的来了一句“看哪个倒霉蛋剪这片”的傻逼确实是不多见了。
时码应该是DIT进行同步,配对,校验,但我干DIT的时候会观察录音的态度,他要是掏出来两个时码器,那我一般是装不知道。(我们总会变成我们最讨厌的人)
2
硬盘。
《昨日在昨夜结束》DIT硬件方案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总结下来包括:
1.结构混乱。
双备份。
但我从未见过是由【一块8T的西数机械】+【一块SATA口2T固态插杂牌硬盘盒】+【一块三星T7】组成一份备份的。真是令人寒颤。这种情况的出现和素材容量的预估出现错误有直接关系。
2.那两块8T的西数盘,是解韦斯买的两块【西数MY BOOK】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硬盘15分钟休眠一次
于是我只能将过的素材全部挑了出来
只是过的素材出代理就出了整整两天。
综上所述,后期的每个岗位因为这个会休眠的硬盘苦不堪言。
大家都想打死解韦斯这个从前期开始拖后腿的傻狗。
我接手作为后期导演的期间里,我发朋友圈骂了解韦斯这个傻逼六次。

这是人用的东西吗
在这提一嘴DIT流程中最最基本的素材容量计算的思路。
拿《昨日在昨夜结束》举例。
1.《昨日在昨夜结束》的剧本是一部25分钟体量的剧本。
你可以从导演口中得知影片大概的时长。(真是废话了)
2.从DP那确定拍摄编码格式。
《昨日在昨夜结束》拍摄格式为Arri Raw 4.5K LF 3:2 Open gate(4448×3096)
3.https://tools.arri.com/fileadmin/adapps/afdc/index.html
进入以上网站输入参数。(或是其他素材容量计算器)

1TB容量承载的是32min13s的素材时长。
《昨日在昨夜结束》片长为25分钟。
25/32.2=77.6%
我们能得出《昨日在昨夜结束》母版(Arri RAW)大小为
1024(GB)x77.6%=794.6(GB)
接着在此基础上,保守估算。我的个人习惯是乘以20。
794.6(GB)x20=15892(GB)
也就是15.5TB。
结论:我们需要一个16TB的硬盘,做这部短片的单备份。
这么算下来的话,从目前30%的镜头没拍摄的情况下来看,在容量上是差不多的。(最后基于剪辑,成片只有21分钟)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我说这个事情的目的,也是希望各位制片或是导演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一个硬盘,为什么90M大B/s15分钟休眠一次的【西数MYBOOK】不能拿来做流程。真到了全场停工等卡用那一刻,或是后期组整个爆炸,而问题出自想省那点B钱,或是制片是个脑瘫,谁也不比谁好过。
关于硬件方案,请相信你们的DIT。我不在这多嘴,怕到时候盘烧了你们赖我。
但还是说一嘴,妈的。
拷卡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那张卡。大多数时候和你硬盘插的是不是USB3.0(全速500MB/s)是不是雷电3(全速4000MB/s)接口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举个例子,三星970EVOPlus速度有3500MB/s左右,做备份盘拷卡的时候传输速度也只是顶满机内卡而已。
所有工位都应该懂技术/2022.6.23
3/2022.6.25
视角问题。
2021年9月,我作为剪辑指导进场,再次仔细阅读了剧本。
抛开剧作本身因为种种意外(连续炸景)需要修改而导致的不流畅。
以及没有拍摄的那30%镜头。
我发现了更大的问题。
我在序章说过,场次之间素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这个片子也许无法按照原先导演设想的那样顺场叙事,但在我彻底过完所有素材后(包括不过的素材),我确定了这部影片一定无法在现有素材情况下做顺场叙事,反之,观感将会及其割裂,换句话说,这将会是一部被人嘲笑的短片。
而我手中素材最大的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本子是本子,片子是片子”。
这是我的制片主任洪永嘉和我说过的一句话,本意是用来形容影片糟糕的制作,但在《昨日在昨夜结束》这部短片中,这句话有了更具像化的体现。
让我们回到剧作。
《昨日在昨夜结束》(原爱情的尽头)讲述的是生命如死灰的孤儿主人公林一与女孩小梅的相遇,在林一刚开始对生活产生新的希望之时,一切戛然而止,小梅因命运的捉弄被逼自杀身亡。林一决心为她复仇。林一心里想着,这一潭死水的人生如果照不到太阳,那么就让它熊熊燃烧,化为灰烬。最终林一杀掉了所有人,自己也因重伤离开这个世界
我一直都认为,艺术是没有标准的。
一切所谓的错误只在与表达者的意图及立场相悖之时才能被称之为错误。
人们在叙述任何事物时,都有一个叙事的视角。像是这篇文章,是以周盖伦的视角在讲述这段故事。我会说“我感到很头疼”“我仔细阅读了剧本”。这是一些最基本的判断视角的方法。
而因为剧本在文体上的特殊性,人称会改为第三人称,用一种客观的口吻去讲述这个故事。在这时候,我作为导演,我发现我要思考的是剧本文本中的每一个细节与之对应的视角。
在动作的文本上,拿特写镜头举例。
两人坐在座位上,其中一个人去拿桌面上的烟,我们这时也许会想给拿烟一个特写,理论上这颗镜头在机位上有无数种拍法,但我们要思考这个动作,这个拿烟的动作,是谁在在意,我们是想让谁在看着它。
也许是对面那个不抽烟的人表示了反感?还是这个爱抽烟的人迫不及待?理解了这个动作是谁在看着(谁在在意),同一个剧本的同一场戏的同一个镜头视角就会不一样,而因为视角的不一样,视线的方向就会不一样,视线的方向的不一样代表着摄影机的位置和摄法的不一样。而这些的不同使得在影像上一定是天差地别的。而影像的不一样,代表着什么都会不一样。
像是所谓客观视角,就是观众的眼睛。还是拿特写举例,一个人出了门,空间内没有人了。但还是给了某个物体在落幅一个特写。这个就是观众视角。这个视线的方向代表着这个信息是强调给观众的。在我看来所有的类似于闪回的镜头都是客观视角。而对于拥有严谨制作流程的电影,他们闪回的片段在摄法上都会偏客观。
在台词上。
“你们都是我的朋友”
“我是你们的朋友”
以上两句话,在视角的判定下,在我看来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这在我脑子里,完全是两个画面。
总结以上我对《昨日在昨夜结束》的剧情概述,这是一个以林一为主视角的剧本。
“林一一潭死水的生活”“林一遇见了小梅”“林一决定复仇”
去理解视线的感觉,谁在这个故事里挣扎,而给他带来挣扎又是谁。
导演需要观察剧本中每场戏每一句文本中暗藏的视角,并理解这些视角能给予信息支点,通过这些信息点,精准的传达给所有的执行人员,这场戏我想要什么。没有好或坏,只有正确与否。
视角的判定对我来说很重要,至少现在的我,没有它,我无法正确的拍电影。
在剧本和表达者意图为前提的情况下,确定视角后,一场戏正确且合适的拍法,其实没有那么多种。
而在《昨日在昨夜结束》这部以林一为主视角的片子里发生了什么?
在这我只讨论结果,没有谁身上的问题更大,因为:
“组成问题的因素是所有人。”




《昨日在昨夜结束》影片静帧
让我们来到影像上:
摄影指导李浩飞用了近乎于监控般的客观镜头来拍摄这部以林一为主视角的短片。
全片没有一个主观镜头。
全片没有一个带关系正反打镜头。
超过三十秒的固定机位镜头占了全片镜头数量的80%。
甚至还有两条两分钟的超长镜头,摄法是摇臂上滑轨。轨是我推的。
从影像质量上评价。无可挑剔。这一定是同龄阶段T0级别的个人秀(5年以内叫同龄)
但这种影像对于导演最初的意图来说。是错误的。
《昨日在昨夜结束》的剧本里有相当一部分体量的小叙述。这是一个舞台“肤浅”的剧本,是少年的视角,少年的故事。它并不适合用拍银翼杀手的方式去拍摄,它远没有那么的“深邃”。它的题材注定了它无法上升或契合那样的摄法。我在过素材时抓着头发无数次的痛苦,这和本子完全不是一个基调。它的视角从林一变成了以观众视角为主体,而平淡的故事在这种摄法下显得如此的滑稽且割裂,所有的小叙述变成了没有机会控制节奏的流水账,像是崩掉的人设一般恐怖。同时这是一部25分钟的短片,用这样的一个节奏去叙述一个如此的故事在节奏上是令我混乱不堪的。我无法从这个使用观众视角去讲述故事的素材中感受到原本剧本中的情感。割裂,割裂感带着华丽的影像席卷而来。
“本子是本子,片子是片子”。
我感受到的是,导演和摄影指导。完全没有在这个片子上达成一个思路。
如果说我的摄影指导能拍出世界第一的画面,那么我需要他在我想要的东西的框架下做到这一点。
当我作为一个勉强懂点基础摄影的人来说,也许我也会知道那么拍会更好看。
但我作为一个导演,我的心里没有好看与否,只有合不合适。
不合适就没有意义。这叫错误。
而我要做的事情在我最痛苦的那一刻已经确定了。
我要找回这个片子的主视角,影像离不开剧本,它需要回归于剧本。它需要重新服务于这个故事。
剪辑我现有的影片,而不是我梦想中的影片。这一点在我剪完《谑视幻维录》的那一刻时我坚信不疑。
/2022.6.25
4/2022.6.26
模拟主观,创造视角。
(甘塔姆视线/视角理论案例)
我改变了叙事逻辑。用了最烂俗的方式:穿插式叙事。
我将场序打乱。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试着去理解每条素材能具有的第二层含义。这第二层含义是我强行将自己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去臆想到的。当我确定了这些含义后,我会重新回到剪辑的位置。我会明白我该如何利用这些臆想去误导并欺骗观众。我需要让他们按我的思路看电影。我要先将叙事的拖入我的节奏。
于是我试着将这些含义用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答案在我坐在李浩飞电脑前的第四天通宵时出现了。
我的剪辑方案是将这部影片用林一死后走马灯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要将主视角拉回林一。
为了让观众用林一的视角理解这一切。我执行了一个极端的想法,那就是将影片内所有的镜头,所有的。都用作林一死后灵魂的主观镜头。灵魂默默看着这一切的调性契合了摄影指导李浩飞极端客观的拍摄手法,悠然而静谧,略带呼吸的摄影机状态和这个思路融合在了一起,监控般的视角,闪回般的叙事,一切的错误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上开始在逻辑上变的合理了。这能行,我当时想着。
但我不会去强行说服自己去觉得观众一定能去理解这层视角。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我的特效黄旭铧。我需要一个界定这个视线的标志性元素。我不允许这个视线的意义变的模糊。既然它被当作一个主观镜头,那么它就他妈的应该和这世界上所有的主观镜头一样,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他妈的主观镜头。
而正因为这种偏极端的手段,影像的含义却变得模糊了,因为它看起来“太有深意”或是换一个词“不说人话”。我们需要让观众在我们给予的范围内联想,而不是天马行空,任意揣测。通过和导演邝泽聪最后的讨论,我们决定使用章节化,将同一情绪基调的片段归为一章,在每一章的开头都出现这一章的标题,例如最后一章,叫做《未曾设想的一切》。这是影片中最为虚实结合的一部分,林一的幻想和现实来回的穿插。而小标题的目的只有一个,控制并引导观众的联想。而章节化的包装,我们用了“讲故事的人”这个手段,我们将阿龙按下林一留下的磁带机为影片的开始,按停,为影片结束。中间标题的出现,章节(场次)毫无征兆的停止(切出),我们将它包装成了阿龙在切换磁带里的歌曲。
我不想让这部影片被人嘲笑。
这在我目前能力范围内,我认为这是最合适于目前素材的剪辑方案。

《《昨日在昨夜结束》剪辑工位从叙事角度对声音设计上的一些建议》

《昨日在昨夜结束》最终合板时间线
5/2022.6.27
超级暗角/特效方案
特效黄旭铧进场后,我向他提出了我的想法和要求。
我需要一个模拟人眼视角的暗角,在画面中随着人物的遭遇和情绪波动能产生相应的畸变和运动。
我们开始去找参考,最后我拜托了我一个游戏玩的特别多的朋友从合金装备5的开场CG中找到了我们需要的参考。

合金装备5开场CG 1:47秒
我们基于畸变和运动将这个眼睛的效果在常规情况下的样式进行了修改,使它的表现的侧重在于他的象征性,它象征的是林一的视线。

《昨日在昨夜结束》成片
黄旭铧在2022年5月15日正式以特效师身份进组。我在第二天确定好了特效方案。观察完镜头数量后黄旭铧告诉我大概一周能处理完。但事与愿违,整个工期延长了一倍,所有的动画特效全部是手搓的,而在这期间,特效组的我们因为连续的通宵工作相继进了医院。
那天在医院门口,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没有压抑住那段时间的委屈和愤怒。
在我们的出片群里发了一大段话辱骂了林嘉杰。
我心里只有失望和绝不可能有下一次的决绝。
我的努力只为我自己负责,他们的摆烂,除了让我心情不愉快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但有时候这只是一意孤行罢了。
好在整个《昨日在昨夜结束》的包装以及海报方案也在同步进行。一切好像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我心里在对自己说:“好起来了,好起来了。”



附录:
《昨日在昨夜结束》 未包装版本定剪 特效方案.mov v1
00:19:39 | 4448×3096 | 24.000000fps
《昨日在昨夜结束》剪辑-周盖伦
批注人:周盖伦批注数:33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1:07:10
周盖伦- 5/19 22:55:21特效2:此场次 情绪递进的镜头轻微抖动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1:23:06
周盖伦- 5/20 00:53:56特效3:模拟眨眼 进下一场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1:29:08
周盖伦- 5/19 22:59:36特效4:衔接上面眨眼 转场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2:20:02
周盖伦- 5/19 23:04:37特效5:拿锤子这一刻 镜头有轻微抖动 画框四周暗角变大 锤子放下再复原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3:13:13
周盖伦- 5/19 23:06:36特效6 眨眼衔接下一场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3:45:10
周盖伦- 5/19 23:58:44特效7:暗角 镜头摇至锤子时 暗角变大 镜头抖动 硬切下一场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4:18:00
周盖伦- 5/20 00:00:51特效8:暗角产生 镜头朝狗哥缩进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5:11:05
周盖伦- 5/20 00:03:16特效9:暗角,暗角随着狗哥的推搡 波动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6:17:16
周盖伦- 5/20 00:14:16特效10:暗角 抖动 随着推搡 和言语的激烈程度递进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6:56:17
周盖伦- 5/20 00:15:40 特效11:唾沫溅射模糊效果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7:47:12
周盖伦- 5/24 06:48:50特效12这个位置是参照特效1 切出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7:47:12
周盖伦- 5/20 00:17:09特效12:灯开始频闪 人物内心情绪外放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8:21:09
周盖伦- 5/20 00:18:18特效13:眨眼切下一个镜头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8:21:09
周盖伦- 5/24 06:48:09特效13这个位置要睁开眼睛进 因为前面是小标题 我们换场了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8:43:04
周盖伦- 5/20 00:23:57特效14:凝视的那一刻 暗角波动
周盖伦- 5/24 08:16:16回复@周盖伦:参考特效五 锤子举起后的心有余悸 暗角回复正常 稍慢一些,像是小偷偷偷的从房主眼皮下溜出去一样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8:55:06
周盖伦- 5/24 08:17:30补充特效 :眨眼切下一个镜头 参考拉扯戏第三个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9:16:08
周盖伦- 5/20 00:25:42特效15:暗角随着狗的吼声跳一下
周盖伦- 5/24 08:19:04回复@周盖伦:参考特效9,暗角随着狗哥接近阿一蠕动,随着狗哥的一声巨吼内缩,随着狗哥出画变得平稳
周盖伦- 5/24 08:20:04回复@周盖伦:眨眼转场 参考拉扯戏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09:38:20
周盖伦- 5/24 08:25:54补充特效:整段暗角
周盖伦- 5/26 22:49:11回复@周盖伦:某几处眨眼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0:47:03
周盖伦- 5/20 00:28:46特效16:暗角 抖动
周盖伦- 5/24 08:23:59回复@周盖伦:其实是参考第七场的蠕动
[ 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1:35:09
周盖伦- 5/20 00:30:49特效17: 画面频闪 暗角变大 随着情绪波动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3:03:09
周盖伦- 5/20 00:32:42特效18 眨眼切至下一个镜头
周盖伦- 5/24 08:25:25回复@周盖伦:参考拉扯戏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3:17:12
周盖伦- 5/24 06:42:06补充特效1 暗角变异 参照特效9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5:39:12
周盖伦- 5/24 06:43:33补充特效2 暗角剧烈抖动 参考特效9 但比特效9强烈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5:41:20
周盖伦- 5/20 00:35:08特效19:暗角产生
周盖伦- 5/24 08:30:13回复@周盖伦:暗角随着锤子的砸击声越来越冷静
[ 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5:59:15
周盖伦- 5/24 08:30:44这一刻暗角彻底冷静
[ 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6:52:00
周盖伦- 5/20 00:38:25特效20:暗角 眨眼 随着虚焦模拟眼睛慢慢闭上
[ 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7:36:08
周盖伦- 5/20 00:44:25特效21:模拟闭眼黑场
周盖伦- 5/24 08:31:19回复@周盖伦:参考拉扯戏
[ 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7:41:15
周盖伦- 5/24 08:32:56这段戏都无暗角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8:18:17
周盖伦- 5/20 00:47:04特效22:暗角 模拟闭眼黑场
[ 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8:38:09
周盖伦- 5/20 00:47:49特效23:模拟闭眼
周盖伦- 5/28 04:39:21回复@周盖伦:暗角变异 参考特效9 用肉色眨一次眼睛后 闭眼
[ 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9:05:14
周盖伦- 5/24 08:57:07补充特效:参考特效1 的眨眼 要和画面中人物眨眼一致 。参考遁入虚无 ,最开始的那个眨眼参考片。
[ 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码00:19:23:22
周盖伦- 5/24 07:26:26补充特效5 暗角变得平和 慢慢的消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泡在深海中的磁带/配乐方案
这段我交给我们的配乐老师。(我们还欠着人钱呢)
大家好,我叫张文龙(Dragon),来自四川成都,研究生毕业于雅各布斯音乐学院(Jacobs School of Music)影视配乐系(Music Scoring for Visual Media)。
作为《昨日在昨夜结束》的配乐师,我在构思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和后期导演周盖伦沟通,尝试去理解后期导演想表达的一些从画面上不是那么明显的情感。后期导演在此强调,一些特别细微的隐喻(比如男主的生前和生后,如果…等等)得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告诉观众。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的主题由一个非常“善变”的和声组(Chord Progression)发展而来 – E和A。在不同的情绪下,E和A两个和声都在大小调之间来回徘徊,非常微妙。
在我刚进组的时候,后期导演周盖伦兼剪辑指导先使用了一些Temp Track(剪辑试用音乐)来辅助前期的剪辑,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音乐和电影想表达的内容不太一致。对此,一开始后期导演希望我保持Temp Track的‘结构’,仅仅是从旋律,和声的方面去改造;而我对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很认同,毕竟,影视配乐始终还是围绕着电影的,而不是先有了音乐,再把镜头给塞进去。这里我想提一下国内外的影视配乐的行业不同。如果各位稍微反思一下国内的作品(尤其是电视剧),大多数都是有几首BGM(其实应该叫Original SoundTrack)循环播放,后期由剪辑师根据音乐来填视觉内容;而在好莱坞,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直接出Picture Locked(成片),再根据影片内容配乐。后者的好处在于,能够原汁原味的体现影片本身的结构,而不至于喧宾夺主。所以,我在写本片的配乐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恰当地让音乐烘托气氛,而不是引导气氛。
最后我想谈谈好的配乐应该具备的一个特质。首先,相信大家都能记住像《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或者《星球大战》这类影片的配乐;而如果问大家是否能想起《钢铁侠》《雷神》这样同样非常棒的电影的配乐的时候,大家可能会一时间哼不出调调。好的配乐得让观众记住它,而无论何时何地再听到的时候,总是能想起观看时的那种情感。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大量的重复和变奏(Variation)。当然,对于一个镜头,可能有上百种的方式去配乐,甚至是不同的乐器,节奏,和声和旋律;而只有当同一部影片里,那些不同镜头的“主题”(Theme/Motif)足够一致时(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才能让观众认为这些配乐是一个整体,从而去记住它(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在创作《昨日在昨夜结束》的时候,我抛弃了Temp Track散漫的特性(符合某一个单独片段,但是通篇没有统一的主题),而通过贯彻主题类创作(Thematic Composition),让配乐不仅仅是在需要辅助情节的时候给到电影一些润色,更希望大家在观看之后能够记住它!
最后,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的作品!
Dragon at Boston
2022/06/27
说的真好,感觉龙哥从小就是上台领奖的那种。
我在这再补充一个东西。是我的美术指导黄瑶昕发给我的。

在音轨上/现代电影配乐指南(第2版)》
(Fred Karlin/John Williams/Doug LeBow)
这段话的影响至少对于我来说将是深远的。
7
我累了。该说的也差不多说了。
长达9个月的后期流程会随着这一篇总结正式结束。
我完成了五个月前的承诺:“给我来剪,我能拿奖”
感谢我自己。
在《昨日在昨夜结束》结尾字幕的最后,我留了两句话。
永远拥有魄力。
永远坚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永远拥有信赖他人的勇气。
凡事我们遇到的问题,
都是能被解决的问题。
我一直都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所以共勉之,各位。
附录:
全体职员名单
CAST
李紀柯飾 林壹
張子汐飾 小梅
鄒宏波飾 狗哥
周大熊飾 阿龍
何國飾 榮叔
鄧晟霖飾 狗耳
周蓋倫飾 狗嘴
STAFF
出品人 鄺廣威
聯合導演 鄺澤聦/林嘉傑
製片主任 付禹淇
剪辑指导/後期導演 周蓋倫
攝影指導 李浩飛
美術指導 黃瑤昕
聲音指導 程逸俊
DIT /調色 張逍瑤
現場制片 李梓銥
制片助理 胡俊揚
攝影師 歐陳高歌
跟焦 朱展達
搖臂手 李智傑
燈光指導 陳殿梁
A組執行燈光 盧浩泓
B組執行燈光 鄧晟霖
執行美術 胡蝶
化妝/服裝 祝寧
人設 羅悅陽
美術助理 楊揚
場記 曾梓柔/尹嘉葆
配乐 張子龍
特效 黃旭鏵/周蓋倫
《爱情的尽头》杀青照
周盖伦
2022.6.27
整理完毕后的补充:
有一些朋友。
我尊重你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方法论。
你可以看不起或是不接受我们。
但是要记得: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周盖伦
2022.7.13
文章转载于:https://mp.weixin.qq.com/s/TQmKBw1A47STtg0J9So6GQ
没有找到成片,只有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