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头台本(脚本)简介
分镜头台本,亦称分镜头画面;它是将剧本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是将文学内容转化分切成以镜头为单位的连续画面的剧本,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用于导演处理美术设计、动作表演、对白、摄影、特技处理、剪辑、配音、音效提示等内容于一体的工作蓝本,它指导影片的拍摄,是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分镜头台本设计需要在画框内将画明角色与场景的关系,每个镜头呈现出虚拟的机位来显示出景别的大小,角度的变化,摄影机的运动轨迹,角色动作的起始位置,连续表演动作等要素。分镜头台本多绘制于分镜表上,分镜表格式多为横竖两种,包括镜号栏、画面栏、内容栏、对白栏、时间栏、特效栏等内容。填写要求如下:镜号栏用于标明镜头序号;画面栏用于绘制影片画面内容设计,包括构图、景别选择、视角变化、动作表演、摄影机运动轨迹设计等;内容栏需要写明动作提示,与画面中动作呼应,并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对白栏写明对白、独白、旁白、作曲等;时间栏写明该镜头长度,多以秒为单位;特效栏写明该镜头需要的特效及用法。在画面分镜中还将剪辑的任务提前大部分完成,镜头之间的衔接、叠、划、淡入、淡出等都需要在台本中指示或标明。
分镜头台本(脚本)的创作
分镜头台本一般以剧本作为依据,可以是在文字分镜(脚本)的基础上绘制,也可以在没有文字分镜(脚本)的情况下直接将文字剧本做适当调整后,直接画出画面并写出相关提示内容。但是剧本于文学作品的形式不同,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汇的描写:如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等.类似的描写在剧本中却是不可以存在的,因为这些非具象的状态描写很难通过演员的外部简单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去表现出来。对于的如人物形象、环境、时间、语言、动作、行为、事件等较为具象的内容,则比较容易通过视觉和听觉呈现。当然这个转化过程对于分镜头台本(脚本)的创作者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将无形的文字转化成为有形的动态画面和声音,这个过程需要创作者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正因为这种创造性的存在,才使得创作者们在遵循分镜头台本设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创造性,这也就形成了众多影视作品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文字中描写“松柏环绕中的古刹”,我们在由文字向画面转化过程中会考虑到诸多问题,如究竟是哪个年代的古刹,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在何种地形上建筑,与周围松柏树木是什么位置和空间关系,在镜头画面构图中如何呈现,选用哪种机位和角度选景等等.各方面因素。不同的分镜头创作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由此可见,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向声画的转换。还涉及历史学、建筑学和美学等多方面元素。不同的创作者都会凭借美术功底、丰富的想象力和各自对生活的体验,创作出不尽相同但各具风格和特色的作品。将文字描写具象画面化,展现真实环境空间,塑造角色性格,交代角色关系,恰当地处理声音,合理运用摄影机拍摄,把握时间与节奏的变化,用流动的画面表现故事发展过程,是分镜头创作的必要条件!
镜头,即是指摄影机连续不间断地一次拍摄,是影视作品中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影片通过若干个镜头内容的连接叙述故事。于是,镜头内容和运用视听语言将镜头通过各种方式组接能够形成有连续性的叙事,则是分镜头画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出现在镜头拍摄范围内的无论人或是物都统称为景,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距离或焦距因素而形成不同景别,如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等。景别是分镜头设计者给予观众有限制性、目的性的表现内容,和导演的场面调度类似,客观地展现给观众看什么内容,看多少内容,通过看到的内容理解导演想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因此景别的选取和设计一般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每种景别也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功能或表意作用。如特写、近景等多用于表现角色细微的情绪变化、小幅度动作等;全景、大全景则多用于展现环境,人与景物的关系等。在应别形成的基础上,再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和演员的表演形成镜头内容使得事件的发展。一般来说,影视画面形成常用四种形式: 1,摄影机位置不变,人物不动或动作幅度极小,多形成以静态为主的画面。2,摄影机位置不变,人物运动,可在摄影框范围内表演或出框。3,摄影机位置移动,人物保持静止。4,摄影机与人物同时运动,可以保持同向亦可逆向以形成不同的效果,称为“双向运动”,此种构成方式最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变化丰富好看,机位在拍摄过程中还需注意空间与视角位置的变化,合理运用平、仰、俯等不同的视角表现。在影视作品中拍摄一些常见的如运动、对话等场面,人们习惯于某些固有的拍摄手法,如拍摄对话场面的三机位法,拍摄运动场面不能越轴等,但在遵循这些所谓的模式的同时,也意味着墨守成规,新的思维方式和学术上的创新的产生就被抑制了,这就对于学科自身发展十分不利。打破规矩,尝试和研究新的视听表现方式,使观众通过更多的形式获取所传递的信息或者获取更佳的视听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影视镜头视听艺术才随着人们不断地钻研和创新,逐渐扩充和丰富着该学科领域的理论体系。
分镜头台本创作的前期构思过程中,我们会将整个故事按照构思分成若干单个镜头的连接呈现出来,这些单个镜头之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关联,并按照某种形式串联得以形成整部影片,如以动作、情绪、思维、语言、声音、场景等因素形成有相互联系的衔接,达到整个影片的叙事目的。那么单个镜头形成之后,将众多镜头衔接得自然流畅,也是分镜头画面设计的重要内容。影视作品讲述故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亦可以打乱时间叙述,类似文学作品里的倒叙、插叙等手法。但无论采取何种叙述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需要将导演的意图对观众形成清晰的表达,不产生误解或歧义。这不仅仅是叙事的清晰,还包括视觉的连贯、听觉的顺畅等。综合上述因素,才能使影片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得以正确的读解。视觉听觉的流畅连贯还需要创作者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剪辑知识,如剪辑构想、剪辑点的掌握、合理选择运动分切、剪辑技巧、镜头衔接技巧和声画关系等知识内容。从逆向角度来讲,也可以说分镜头台本设计是对影片前期的第一次剪辑处理。
分镜头台本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塑造角色性格。一般而言,演员在没有任何语言、情绪、动作等行为时,不可能成为一个鲜活的角色,而生动鲜明的角色对于影片来讲无异于灵魂。过去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电视片和动画片,若干年后,我们对于片子的剧情的记忆已经模糊,回想时,那一个个鲜活的经典角色形象却依然能够清晰地留存于脑海。由此可见塑造角色性格的重要性。在我们常见的动画作品中,角色的忠奸善恶往往一眼能够区别,这是因为在前期的动画造型设计中由动画设计师依据生活经验,在视觉表现上加以提炼再进行创作。例如,憨厚老实的角色一般多为眉毛较粗,眼神呆滞,行动迟缓;狡猾奸诈的角色一般为眉毛较细,三角眼,黑眼球比例较小,体型较瘦,四肢纤细。这是由于动画作品受众群体接受程度和长期发展形成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但这样的造型特征无疑对于帮助我们成功塑造角色性格有着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现实中电影电视作品中的角色用此种方法就难度较大,演员不可能在外形上随心塑造,他们需要通过表演来表现性格特征,一些有经验的演员较容易理解出导演意图,而有些演员则比较难以表演到位。这时候分镜头画面的设计对演员领悟导演意图,做好表演工作就起到指导性作用。优秀的分镜头画面设计者需要足够的生活经验,细致的观察能力,熟悉戏剧表演形式,扎实的美术表现力作为创作的基础。例如,某男子要坐在公园内的石椅子这个简单的行为,就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他可以毫无顾忌的直接坐上去,满不在乎;也可以从口袋里取出纸巾,先对着石椅子吹吹尘土,再铺上纸巾,小心翼翼地坐上去。这两组不同的动作就非常形象地体现出了两种性格的角色,一个粗犷、大大咧咧;另一个则小心翼翼,心思缜密。分镜头画面设计正是通过表演生活化的片段和细节事件,来塑造表现角色的不同个性,设计者通过连续的动态描绘,将表演内容准确传递给表演者和摄影师。当演员的连续行为时间较长动作较为复杂时,我们就不大可能只通过一格的分镜画面表现清楚过程,那么则通常要求设计者用多格分镜画面将动作分解开来加以绘制,而动作分解点一般选择在关键动作的转折处,但在绘制一个镜头多格分镜画面表现时,必须注意要保持同一镜头号,并在分镜表的镜号栏中标注清楚。影片中常见的对白、音效等内容写在声音栏中,但随着具体内容的变化,需要体现在角色相对应的情绪变化中,要抓住其转折点进行具体的描绘,用语言、动作结合声音的处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
影视作品中的时间不同于现实生活,既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张。在进行特殊处理时往往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时间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影片情节开展的节奏、速度、情绪等。处理影片声音的原则是每一个镜头或者主要动作要以最清晰和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上。视觉流畅是镜头衔接的主要目标,连贯性则取决于故事的发展和剧情的设计,角色的动作设计和镜头画面的协调设计,在分镜头台本设计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不能孤立地对待。影片或镜头时间的掌握也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拉片分析中学习和总结。
分镜头台本(脚本)的现状与发展
分镜头台本的理论体系经过不断的发展,时至今日已较为成熟,而近些年还在随着专家和从业者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创作实践得以继续扩充与完善,提出更多新的观念和试验,这对于该领域的专业发展研究十分积极有利。分镜头台本的创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如导演统筹、场面调度、文学、视听语言、美术设计、动作表演、摄像和剪辑等方面专业知识,对于创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当前我国的影视创作领域相对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庞大的市场却对于该领域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于当前的从业者和学习者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多多参与实践,创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提高,不断地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伴随着影视艺术向前发展,将分镜头台本创作现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