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也能懂的音乐科普(二):三拍子律动

声音1个月前更新 星空海棠
0 0
普通人也能懂的音乐科普(二):三拍子律动
今天来讲讲律动,包括音乐中律动的整体概念,以及展开其中一个元素:三拍子律动
一、关于律动
律动决定了一首音乐是否“能让人动起来”。它构成了音乐的时间骨架,是驱动音乐行进与身体参与的关键是将音乐和人链接起来的最重要通道。所有音乐的律动都是由速度、拍子和节奏决定的
普通人也能懂的音乐科普(二):三拍子律动
其中,速度的概念最好理解,就是每分钟多少个拍子(BPM),是声音传播在时间范畴内的最基本概念。在普通听众之间有一个重大误区,认为BPM越快的歌曲节奏感越强,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所说的节奏感来自于重音和节奏型的组合变化,也就是常说的Bounce与Rhythm,而不是BPM的绝对值(想要BPM的绝对值?倍速播放就完了)。
说起律动,首先进入小节的概念,最基本的乐理常识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就简单做个总结,最常见的就是4拍子结构,一小节4拍,但是绝大多数听众肯定都忽略了重音的重要性,同样是4拍子,重音位置不同所带来的听感有着本质的不同。
比如音乐老师最常教的“强-弱-次强-弱”就是说的13重拍,这种律动是最入门、律动性最差的,常见于古典音乐和芭乐(慢速情歌)之类的不需要律动参与过多的音乐种类中,是我个人觉得最无聊的一种律动模式。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重音在24拍的音乐,绝大部分的现代流行音乐几乎都是24重拍的音乐,这才是世界范围内流行音乐的律动主流。流行音乐广义上是指“易流传的音乐”,而我所说的流行音乐是狭义上的流行音乐,是每个时期需要在歌曲里有一种或多种“流行元素”的音乐,大概是根源音乐的范畴(“根源音乐”指的是现代音乐类型的源头或“根基”),关于流行音乐发展和流行元素梳理的内容,我以后会为大家总结。
除此之外,现代舞曲中如Disco和一些电子舞曲EDM也采用了四拍全是重音的创新设计,在特定氛围中也很有代表性。
普通人也能懂的音乐科普(二):三拍子律动
至此四拍子讲完了,三拍子后面再展开,然后还一种模式是将四拍子和三拍子进行组合,形成5、7、9这样的奇数拍小节或者其他复合拍子,常见于数字(数学)摇滚这类比较小众的音乐形式,以后有机会细说。
除了拍子的感念,每一个小节的每一拍如何设计及拆分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节奏型或节奏单元,最简单的就是1个拍一个音,也可以1拍拆成2个、3个甚至更多,形成8分音符,16分音符甚至32分音符等等,而拆分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落点个数和拆解形式就形成了不同节奏型,如Shuffl、Swing、三连音、切分音这种节奏型。
普通人也能懂的音乐科普(二):三拍子律动
在不同的歌曲中编排进去相对应的、有鲜明特色的节奏元素和节奏型,就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律动和曲风。同时,合理利用不同节奏型的变化和在节奏型各个位置重音的变换和位移,就能形成绝佳的歌曲律动和听感。
每一个有代表性的节奏型,后面都对应一类曲风的音乐种类,后面我会逐一配合歌曲展开介绍。
二、三拍子律动
回到三拍子律动,三拍律动早见于古典音乐的华尔兹舞曲的3/4拍中,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三拍:

3/4拍 (Three-Four Time):

    • 三个四分音符: | ♩ ♩ ♩ | (直接对应拍子)
    • 第1拍:强拍
    • 第2拍:弱拍
    • 第3拍:弱拍
    • 基本分组: 小节自然地分成 3个均等的部分(每部分是一拍)。
    • 重音规律:
    • 感觉/律动: 稳定、均衡,带有明显的 “强-弱-弱” 循环(有明显音头听感)。


3/4拍律动在现代音乐中也多有出现,适合在歌曲中营造出优雅、抒情或略带忧伤的氛围,常用于表达回忆、旋转、漂泊或戏剧化情绪,比如:《棋子》-王菲

这首王菲的《棋子》就是典型3/4拍律动,无论是钢琴伴奏还是人声演唱中“走”、“控”、“领”、“走”、“安”、“战”等字,每个乐句的音头都砸在第一排的重拍上。

以3/4为基础,衍生出的6/8拍、12/8拍等律动也都属于三拍子律动,互相之间的区别在于小节总长度相似的情况下,后者颗粒度更细、容纳的音符更多、重音排布上更有层次,以6/8拍为例:

6/8拍 (Six-Eight Time):

    • 第1拍(第1个八分音符):强拍 (Strong beat) – 整个小节最强的重音。
    • 第4拍(第4个八分音符):次强拍 (Secondary strong beat) – 比强拍弱,但比弱拍强。
    • 第2、3、5、6拍(八分音符):弱拍 (Weak beats)。
    • 基本分组:小节自然地分成 2个大的部分(每部分是一拍,包含3个八分音符)。这2拍是核心的律动单位。每个大拍内部又可以细分成3个八分音符(三连音的感觉)。
    • 重音规律:呈现出 “两拍子” 的感觉,但每拍内部是三连音的摇摆或流动感。核心是 “强-弱-弱-次强-弱-弱” 的循环。

6/8拍常用于民谣、船歌、摇篮曲等,现代流行音乐中时常出现在soul和neo-soul的经典歌曲中,比3/4拍更有推动力和流动性,比如:《喂》-单依纯

在单依纯这首《喂》中,和《棋子》相比明显可见每个乐句前没有那么重的音头了,歌曲整体的流动性更强,律动也更轻松,每小节前三个音和后三个音稍微有些层次感,而不是单纯重复123的结构。如果这首歌不够明显,比如:《deadman》-蔡徐坤

先夸一句,鸡哥这首《Deadman》真是惊艳到我了,味道非常纯正的Soul,嗓音腔调、律动、转音、假声的运用和真假声切换,方方面面挑不出毛病。这首歌里能明显听到6拍中:1上的bass和鼓,4上的吉他、镲和铜管,将123和456的结构完美呈现。

三、总结
其实对于普通人,能敏锐发现3拍子律动就足够了,至于是3/4还是6/8或者12/8甚至是4拍子中的三连音,可能在耳朵的灵敏度短时间没那么高的时候确实不太好分辨。
比如以上面《Deadman》为例,我在听到bass和鼓后会很正常的认为1是重拍,而听歌不多的人比较难第一时间分辨低频乐器,反而4拍上音色更明亮的吉他和铜管更容易引起注意从而认为是重拍,这样的话一首6/8的律动可能会被认为是重音在24上的4/4拍小节,然后每拍都是三连音的律动,也可能被认为是3/4拍。
在三拍子律动下不一样的律动理解方式,就像中文中的无标点断句一样,比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句话,不同断句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
  1. 主人逐客(陈述)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
    (客人自我安慰:下雨天本该留客,主人会留我的)
  2. 主人拒绝(反问)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态度强硬:就算天意留客,我也不留!)
  3. 客人请求(疑问)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试探性询问:这种天气能留我吗?)
  4. 客观陈述(中立)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描述事实:雨让客人滞留,但主人不愿留)
  5. 哲学反问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自问自答,带着失落)
对于普通人来讲,我们也不用去扣律动就像咬文嚼字扣断句一样,因为绝大部分音乐人和创作者的歌曲表达根本还没有细致到这个程度,在他们的歌词中也是不会出现歧义的平铺直叙,出不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种辨析场景,所以我们也就听听就好。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两首三拍子律动的景点华语流行歌曲,最近记忆不太好了,一时想不起来太多,有需要整理歌单的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区直接推荐。

《偷笑》-方大同

《璇木》-王菲

四、私货时间
这期的三连音律动就结束了,最后推荐一下一个让我惊艳的歌手——蔡徐坤。
这位偶像的光荣事迹我就不细说了,什么两年半、铁山靠、坤哥鸡哥的梗我之前也没少玩,也是个知名小黑子。《Deadman》的惊艳我就不重复了,也去听了坤哥这两年发的一些EP,唱功和审美都非常可以,最难得的他没选更迎合粉丝欣赏的r&b,来点油腻大转音秀一下,而是选了更小众更含蓄的,应该是真的喜欢soul(虽然台风动作还是有点油腻),让我刮目相看,最后推荐一下。

文章转载于:https://mp.weixin.qq.com/s/_fX5JYdBS12k7fQR0BouMA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